多杰雄登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3222|回复: 3

禅修时不能逃避和排斥愤怒、焦虑与各种负面念头 [复制链接]

Rank: 6Rank: 6

发表于 2015-8-26 22:51:41 |显示全部楼层
作者:马哈希尊者

禅修的要领是,当感到焦虑时,要专注于焦虑;当感到愤怒时,要专注于愤怒。为什么要专注这些情绪呢?因为要了解它们的本质。只有与焦虑、愤怒等负面情绪完全正面的相触,不排斥也不逃避,禅修者才有机会了知心的本质。

佛陀在《大念住经》中具体谈到了这个修习的要领:“当心有贪爱时,清楚了知心有贪爱,当心没有贪爱时,清楚了知心没有贪爱;当心有嗔恨时,清楚了知心有嗔恨,当心没有嗔恨时,清楚了知心没有嗔恨;当心专注时,清楚了知心专注,当心不专注时,清楚了知心不专注........”

如何才能实现佛陀教导的修行原则呢?当贪、焦虑、愤怒等出现的时候,禅修者首先不能逃避和排斥,而是要贴近它们。如果禅修者对这些心理现象关注不够,他就无法实现佛陀教导的“清楚了知”的修行原则。

现实的情形是,当禅修者感知到焦虑或愤怒时,他可能只是不断地抗拒或回避。如果只是抗拒而不是贴近它,那就失去了观察它们的时机。所以,当贪爱、嗔愤、焦虑、昏沉等现起的时候,禅修者能否在那段较短的时间内定住在当中而不抗拒,则是禅修的关键。

定住、观察而不抗拒回避,训练出这种能力非常困难,但它对禅修至关重要。修行者能否与当下生起的各种情绪和平相处,并能保持谨慎细心的态度去观察,则是修习的关键环节之一。如果这项能力被开发出来,我们就可以善加利用它,贴近身心,这给进一步的修习提供了更好的基础。

有一些错误的观念会障碍修行者贴近身心,例如,当遇到生气时,修行者可能会认为这是不好的情形,修行人不应该如此;可以想见,一位修行者如果这样认识,接着他一定会采取回避掩饰的态度;大多数时候,这种回避掩饰的态度他自己并不完全意识。如果禅修者如此处理情绪,他就很难与真正的负面情绪直接相处;如果一直不能贴近内心生起的情绪,只是一味地回避与抗拒,佛陀教导的“清楚了知”原则就无法落实在禅修中。

对于修行者而言,当生气出现的时候,应当采取直接面对它的态度。不能让这种情绪一再的膨胀,最终引发愤怒;也不能回避生气,而采取压抑逃避的态度。当你能真正面对负面情绪时,它会在那里停止下来,这时,就给观察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会。如果只是习惯性地抗拒与回避,禅修者就没有时间观察这些情绪,他的心只会随着这些情绪在爱与恨之间起舞——这就是所谓的贪嗔模式。

生气(我们以生气为例)出现的时候,禅修者首先要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是安于其中,这是非常困难的。一些禅修者修习了很长时间,他依然会发现自己在内心深处不接纳这些负面情绪。不论当下内心展现的是什么状态,禅修者必须安住于其中,这是实现佛陀教导的“清楚了知”的前提,但是,安于负面情绪之中,既不符合一般人的理念,也不是稍加修习就可以达到。然而,对于实际的修行者来说,安住于当下的能力却是非常重要的。修行者安住于当下的能力越强,他就有能力进入更深的禅修,这种能力可以引领他接近心的本质,进而体验心的真相,发现它们无常、苦、无我的真理。

禅修的本质是与身心相处,藉此看清它们的究竟实质。贴近身心,是为了清楚地了知它的本质。贴近身心的标准是,你能够接纳身心的各种情形,而不排斥——这是进一步禅观的前提。

一旦能安驻在身心的当下,你就有条件进入更深的禅修领域。放松地与当下的感受相处,而不做任何主动分析——禅修就成为了解身心本质的过程。你面对的只是原本的东西,而不是以心造心,假造出来的事物。例如情绪,我们不说它们是什么,也不排斥它们,我们安住在其中,了知它们,然后会发现它只是无常的事物:生起、消失、生起、消失。当你能看到这一点——无常,你的执着就开始松动,你才可能开始放下那些与生俱来的错误认知。

当禅修者能够时时刻刻留意到当下的诸多内心情形,即他能做到“留意当下”,他才可能会体验到情绪的“无常”特性,留意当下的能力中含有定力的成分。有些禅修者会认为,定力就是紧闭双目,安然地坐在那里,一动不动。其实,佛陀开示的八正道中的正定,是指面对禅修对象时的安住能力。

禅修者有能力安住在他所要观察的目标上,这种面对五蕴身心时的稳定度乃是真正的定力。不论生起什么现象,昏沉、睡眠、生气、愤怒、焦虑与各种念头,禅修者都有能力安稳地定住在那里,如实面对,这是定力的本质展现。

禅修时,如果感知到情绪生起,必须专注于它,即使最强烈最难以忍受的情绪,禅修者也应该竭尽全力,以精进而勇猛的精神定住于其中,并进行觉知。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,需要坚强的意志与超乎常人的定力。当情绪、感受、念头等来临时,禅修者有能力安住其中,不排斥不回避,只要有能力稳定在这一点上,他就可以进入更深入的身心领域,以了解实相。

我们多以负面情绪为例,因为人们的内心最容易排斥负面情绪。例如,当焦虑出现时,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担忧,然后找出理由,要消除这个情绪。我们可以看到,稳定地安住在这些情绪当中是多么困难的事。表面上,我们是在对治它,其实,这是禅修者不能面对它而采取的逃跑策略。多数情况下,禅修者一再地采用回避或逃跑,或者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,这不但错失了观察身心的好时机,也是修行一再地与身心的本来面目失之交臂的主要原因。

当不喜欢某些情绪时,人们会给自己找出诸多借口,然后理所当然地产生排斥心理,人们的生活就是不断地重复这样的模式。当禅修者很有经验时,他才能看到自己内心一贯采用的手段,它不停地给自己找借口,然后采取行动。不找理由,只是安住在原本的身心现象当中,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。越有经验的禅修者,越能发现完全安住在当下的能力很不容易获得。

与自己的理念不合时,人们会自然地生起抵抗,或者回避逃跑,这已经是人类潜在的本能,禅修,正是要离开这两种情形。对于以解脱烦恼为目的的修行者,首先要发展出安住当下的能力。

如果不能摆脱拒抗与回避这两种力量,禅修者就无法真正接近心的本质,也就无法纠正对身心的错误认知。如果禅修者持续地重复着对身心的错误认知模式,他就无法从痛苦烦恼中完全摆脱出来。

安住在身心的各种现象当中,才能实现佛陀教导的“清楚了知”,即使安在当下的时间很短,也是与身心共处的时刻,这种时刻才是真正发现真理的时刻。在禅修时,心理上清净与否,情绪上有没有波澜都没有关系,重要的是,禅修者是否真正平稳的安住在各种心理状态之中。各种感受层出不穷,念头不断涌现,而禅修者能够在这些情形中安住不动,这是一项重要的禅修能力。希望自己在今生有所成就的修行者,需要长期磨练这项能力。

使用道具 举报

Rank: 6Rank: 6

发表于 2015-9-7 00:00:58 |显示全部楼层
愤怒、焦虑与各种负面念头和负面情绪都是来自三毒贪、嗔、痴,我们通过学佛来断除三毒,要断除三毒,首先是面对,然后接受,找出本质,逃避和排斥是持续地重复着对身心的错误认知模式,这一种重复让自己越来越痛苦因为被它們拖著跑, 能让自己更快乐的是面对他,處理它們,讓你话的輕鬆。

使用道具 举报

Rank: 6Rank: 6

发表于 2015-9-11 17:22:00 |显示全部楼层
生命中的每件事情──每一個時刻,每一段掙扎──都是道。每件事情都是覺悟的機會,沒有以這個方式修行,你會失去向你的自性學習的絕佳時機。當有事情讓你心煩時──有人在煩擾你,有個令你惱怒的情況,或是肉體的疼痛在困擾你──你得透過禪修來修練自己的心。打坐便是訓練我們安於當下,讓我們的身心得以統一的禪修.

使用道具 举报

Rank: 6Rank: 6

发表于 2015-9-11 17:24:12 |显示全部楼层
如果你將負面的心行沈浸在正念之中,痛苦就會逐漸減輕,憤怒也變得不再危險。因此,每天給憤怒、絕望、恐懼泡個「正念浴」吧!這就是修行。如果心中沒有正念,當負面的種子浮現時,便會坐立難安。但只要瞭解如何聚集正念的能量,每天邀請它們上來,並擁抱它們,就能深具療效。在幾天或幾星期後,心靈的良好循環就會重新運作,心裡疾症也會隨之消失。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Archiver|多杰雄登

GMT+8, 2024-3-29 05:17 , Processed in 0.028544 second(s), 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2

© 2001-2011 Comsenz Inc.
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