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杰雄登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2849|回复: 3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佛陀照顾老病比丘 [复制链接]

Rank: 6Rank: 6
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2-9-1 01:37:48 |只看该作者 |倒序浏览
这佛陀的故事非常值得读,与大家分享!

佛陀照顾老病比丘 - 因缘果报
佛陀在世时,他慈悲爱护一切众生,贫困的、病苦的,他都爱护关心。那时有一位长老比丘病得非常严重,不只全身不能动,并且污秽肮脏,又没有人去看护他。
经过很长时间的煎熬,佛陀听说老比丘病重,即带领弟子来到老比丘自修的住处,还未入门时,大家就闻到一股恶臭,有的弟子才走到门就非常畏惧,不敢接近。佛陀慈心殷切,他毫不犹豫地走近病人的身旁。
佛陀掀开老比丘的毯子,喔!大家看到老比丘全身皆是脓疮,脏的脓血和破洞布满全身,若不是看他眼睛会动、会呻吟,没有人敢相信他还是一个活着的人。佛陀悲悯他病苦年老,就叫弟子舀水来。很多人受不了那股恶臭,但佛陀却亲自为他擦洗,把病人清理干净,并将周围整理好。此外,佛陀还不敢离去,仍在那里住几天,让老比丘慢慢恢复体力。
暴烈、残忍的大力五百
当时,国家的国王知道佛陀到来,并亲自看护老病的比丘,国王非常感动,于是国王来到佛所暂居之处,礼拜佛陀,并问道:「佛陀啊!这位病比丘到底是造了什么业,而得此贫病交加、且被人舍去的苦果?他又造了什么褔?得遇佛陀来此亲自照顾他?」
佛陀说:「这前因是在过去无量劫前,有一个国家,国王非常暴戾,对人民施以暴政,若有人不服从,他就以残忍的手段加以刑罚,国王把刑罚之事交给叫『大力五百』的人。」
「大力五百」由名字就可以知道这个人非常有力,他的力量之大足以抵过五百人,那种暴戾的心态,更符合国王的心意。大力五百非常贪心、残忍,若来到眼前的犯人给他厚重的礼物,他就放轻一点处罚;若是没有送礼的话,即使是冤枉无罪的,他也重重地加以鞭打。
看到贤者 善由心生
后来有一位贤者,他以慈心爱心待人,受到社会大众的爱戴,但也难免会遭遇毁谤、陷害,因此,他被人抓到官府。贤者看到大力五百气凶凶地来到面前,就恳求说:「我是一个佛弟子,平常对人对事问心无愧,我是被冤枉的,希望你发发慈悲,从轻发落!」
大力五百看到贤者,不由得善由心生,在处罚时,他虽然重重拿起棍子,却轻轻落下,没有伤及贤者的身体,就放他回去了。
因缘果报丝毫不爽
佛陀说:「过去的大力五百就是现在的长老比丘,那时的贤者就是我释迦佛。我生生世世为人群、为社会付出,但也常常受到委屈,而大五百暴戾残酷,死后落入三恶道中受尽折磨,后来重业受尽了,就来到人间,可是尚有余业,所以,今生他多遭病苦煎熬。又因过去的暴恶,所以痛苦中无人照顾,不过他有恩于我,所以此时有福出家,也有让我对他回报的这分福,这些都是过去生中,举手投足所造下的因缘


使用道具 举报

Rank: 6Rank: 6

沙发
发表于 2013-3-24 01:42:01 |只看该作者
这个故事,佛陀告诉我们因果,是事实,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,善恶因果,必定有报:无论是善业、恶业,有时是今生受报,有时是来生受报,有时要等多生以后才受报,善恶到头终有报,不是不报,只是时候未到。

使用道具 举报

Rank: 6Rank: 6

板凳
发表于 2013-3-25 02:34:17 |只看该作者
一般人怀疑因果律的可靠性,是因为仅仅站在当下一生的立足点上,来看善恶报应的不公平:有人吃苦行善一辈子,不但没有好报,甚至还不得好死!有人贪赃枉法、为非作歹,却在法律的漏洞里逍遥自在,福寿双全。

其实,佛教的因果律是通看三世的,人,除了现在一生,已有过去的无量数生,尚有未来的无量数生,现在这一生,若将过去及未来的生命之流连贯起来看,实在还不及石火光影那样的短促渺小。善恶因果是贯通了三世渐次受报的,业力的大小轻重,便决定了受报的先后等次。今生的修善作恶,未必即生受报;今生的祸福苦乐,未必是由于即生的因素;今生多半的遭遇,是由于往世业力的果报;今生的所作所为,多半尚待到后世感报。若把三世看通了,心里也就平服了。

再说,佛教所讲的因果律,也不是像一般人所误解的宿命论或定命论。佛教相信,唯有重大的业力不能转变而被称为定业之外,人是可以凭后天的努力而来改善先天的业因的。比如前世只造了穷人的业因,今世果然也感生为穷人的业果,但是,生为穷人不要紧,只要自己肯努力,穷困的生活环境是可以改造的。这是将过去的因加上现生的因,综合起来,就是当下的果。所以,佛教的因果律,不是宿命论也不是定命论,而是不折不扣的努力论。佛教如果落于宿命论或定命论的泥沼,众生成佛的理论,也就不能成立,既然一切命运都是前世决定了的,人生的修善,岂不等于白费?

可见,佛教的因果定律,也是不离缘生法则的。从过去世的业因到现在世的业果,中间尚须加入许多的外缘,方能成为业果的事实,这些外缘,就是现世的努力与懈怠、作善与作恶。正像一杯糖水的本质是甜的,假若加入了柠檬或咖啡,便会改变那杯糖水的味道一样。

总之,佛教的因果律是贯通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三世,而又连结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的。现世承受先世的业因,成为现世的业果,现世的行为造作,既然即是后世的业因,也可加入先世的业因,成为现世的业果。

因果的道理听来简单,说来并不简单。佛教,就是这么一个看似简单而实际并不简单的宗教。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Archiver|多杰雄登

GMT+8, 2024-4-29 16:03 , Processed in 0.033875 second(s), 1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2

© 2001-2011 Comsenz Inc.

回顶部